秋雨過后,數以十萬計的“候鳥老人”開始南遷。
以東北為起點,終點到海南,是歡迎程度*高的路線圖,這使得早在2011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階段的海南,養老市場獲得內生與外部力量的雙重提升。
老齡人口聚集于一島,直接催生了海南獨特的產業發展路徑。在享受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政策優勢后,房地產市場另外一種“隱性剛需”房日漸升溫,即養老地產。
從2008年率先提出“健康養老地產”的發展理念,到海口、三亞雙雙入圍“2016中國十佳養老城市”,在自然氣候和政策紅利的雙重推動下,海南成為布局養老地產的必爭之地,尤其頗具特色的養生養老地產項目更受青睞,位于長壽之鄉澄邁,青磚灰瓦、古香古色的中華坊便是其中之一。
在今年北京秋季房地產展示交易會上,海南省、海口、三亞三大組團聯袂參展,參展規模占到國內參展項目的一半。與其他省市相比,海南在深耕“生態”“旅游”的基礎上,還喊出了“養生”“養老”“健康”“旅居”等營銷概念,推動形成“養老地產”與“旅游地產”并駕齊驅的產業格局。
從海南第一投資控股集團2008年率先提出“健康養老地產”的發展理念,并打造第一家養老地產項目——頤養公社陽光城開始,海南養老地產在此后8年間不斷升溫。
“去年11月,海南在《關于促進房地產業轉型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鼓勵發展分時度假(產權式酒店)、酒店式公寓、賓館、酒店、寫字樓、商業營業用房等以旅游度假或商業經營為目的的經營性房地產。”一位長期觀察海南房地產發展的專家表示,海南出臺此舉的目的,在于促進房地產與旅游、文體、健康、醫療等產業相融合,從單一產品向多元化產品轉變。
透過北京秋季房地產展示交易會這扇觀察窗口可見,業態融合、多元開拓已經成為海南房地產市場的運作理念。海南省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改變以住宅為主導的單一房地產產品結構。而改變的路徑,則更為清晰:增加經營性房地產比重的發展方向,鼓勵發展跨界地產,促進房地產業與旅游、文體、健康、醫療等產業相融合、跨界發展。
在政策加持下,養老地產成為了海南房企轉型的主攻方向。業界人士分析稱,“除了政策驅動外,房企也會借助海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優勢扎堆布局養老地產”,例如富力紅樹灣便憑借其2200畝的原生紅樹林濕地匠心打造出海南較大規模的養老地產大盤。
(下圖為海南富力紅樹灣實景航拍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5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人有2.22億,占到總人口的16.1%。早在2011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階段的海南,至2014年底,全省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125.52萬人,占總人口的13.7%;80歲以上老年人口18.4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4.66%。如再加上數十萬量級的外省過冬“候鳥老人”,海南島的養老產業所蘊藏的經濟能量則更為可觀。
中國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測算,目前中國養老市場帶來了約4萬億元的商機,到2030年可能增至13萬億元。專家預測,在總量巨大的老年人口中,只要有10%入住養老社區,就有可能在未來3年產生至少4500個養老地產項目需求。“而這,正是海南推動房地產市場與旅游、文體、健康、醫療產業融合的深層動因。”北方每年如約而至的霧霾和寒冷的氣候,與海南四季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產生鮮明的反差,因而擁有養老地產得天獨厚的發展環境,備受房地產商的青睞。
現如今,養老地產在海南猶如雨后春筍,例如定安縣的恩威牧嶼云天、吉糧康城,屯昌縣的木色湖養生天堂和官塘萬泉河溫泉小鎮項目。
海南大學教授鐘哲輝建議,“政府可根據海南的自然、生態、地方人文與國際旅游島發展現狀,制定入門條件,通過地方立法制定規劃設計、建筑施工、竣工驗收、投入使用、服務運營、退出機制等全程服務與使用標準,規范養老地產的發展機制。”以發展養老地產為契機,海南可通過打造養生養老地產品牌和國際交流平臺,從人才培養、養老地產金融、養生養老集散服務、配套產業鏈等方面,夯實發展基石,將海南發展成為智慧之島、健康之島和忠孝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