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和三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推進會將于2019年12月10日至11日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屆時環保領域的專家、試點城市代表和企業代表近200人將首次聚焦三亞,為我國“無廢城市”建設提出新路徑。
(網絡配圖)
搭建產、學、研、用對話平臺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推進城市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與環境和諧共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網絡配圖)
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鄧小剛介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推進會將邀請生態環保領域相關專家、學者、生態行業領軍人物以及全國16家試點城市和地區代表與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環保企業代表,共同搭建產、學、研、用對話的研討交流平臺,圍繞“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的重點問題充分討論、深入交流,從具體工作的難點、熱點、要點入手,找到解決方案,達成共識,共話生態環境治理。據悉,生態環境部作為指導單位,相關領導將出席本次會議。
會議期間,還將為16家城市、地區和受邀企業專門設置展示交流區,開通技術供需專區,讓城市資源管理和循環利用需求與企業技術推廣應用直接面對面做交流對接,為環保科研技術成果搭建實現落地和轉化的平臺。
解決垃圾之困 探索可復制模式
“無廢城市”提出并不是讓城市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網絡配圖)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人口*多、固體廢物產生量*大的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僅我國202個大、中型城市產生的固體廢物數量就達到15.5億噸。部分地區垃圾圍城、垃圾遍野已經成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垃圾難題是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現代化進程必須邁過的一道坎。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生態環境部從60個侯選城市篩選確定了包括三亞市、深圳市、重慶市、紹興市、河北雄安新區等16個城市和地區作為建設試點。
(網絡配圖)
生態環境部明確表示,現階段要通過“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固體廢物管理,大力推進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堅決遏制非法轉移傾倒,探索建立量化指標體系,系統總結試點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模式,*終實現“無廢社會”。
三亞定位“無廢”旅游文化示范區
目前16個試點城市和地區經過多方摸索、調研、籌備,已形成了各自實施的具體方案和目標,并通過了生態環境部和專家團的鑒定驗收。此次會議為城市間提供了可供交流學習和互相借鑒經驗的機會。
作為東道主和試點城市之一,三亞市市長阿東介紹,目前三亞市已建成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和醫療垃圾的分類處置和資源化利用設施。2018年,三亞市生活垃圾日產生量約180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約70.2萬噸,實現全市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垃圾清掃保潔覆蓋率達100%。
俯瞰三亞鳳凰路南段,綠意盎然。
三亞是國內唯一同時具有熱帶雨林和海洋風光的城市,森林覆蓋率達69%,常年空氣質量優良率97%以上。作為沿海旅游熱門城市,三亞將緊緊圍繞支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建設、打造國際化全域旅游城市的發展目標,廣泛開展“無廢機場”“無廢酒店”“無廢景區”、綠色商場等細胞工程建設,制定《“無廢城市”建設游客指南》,讓游客一落地,就進入“無廢城市”模式,積極打造綠色生活和消費樣板區、“無廢”旅游文化示范區和開放合作試驗區。
來源:三亞發布
海南購房咨詢熱線:400133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