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房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7月,三亞大數據房價中位數為32092元/平米,環比6月上漲4260元/平米,在142個樣本城市中排名第5,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和廈門。
自4.22海南宣布全域封鎖限購后,輿論普遍預期海口、三亞等熱點城市房價會有所下降。然而,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三亞新建商品房價格自四月以來連續三月上漲,7月更是以3.7%的環比漲幅列全國第一位。期間,更因為房價上漲過快被住建部兩度約談。
為何這樣嚴厲的封鎖下,三亞的房價依然上漲?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調控應該說還是比較嚴格的,但是政策利好帶來的看漲預期還是很強烈的,居住用地緊張、人才引進等政策,都加劇了房價上漲。
單價從6萬漲到10萬,一室總價比兩室還貴
近日,《華夏時報》記者通過走訪和電話咨詢發現,4月份以來,三亞樓市又迎來了一波上漲小高潮。
例如海棠灣的清鳳海棠長灘項目,4月初一位姓葉的售樓中心經理告訴記者,該項目一線海景住宅價格在6萬左右/平米。沒有遮擋差不多也6萬/平米,有遮擋5萬多一點/平米。而近日,查詢某網站上該項目標明的單價,為65000元/平米。
不過,這也并非實際的價格。6日,記者致電該項目,一位中介代理人士表示,即使是65平米的住宅,總價也要750萬左右,單價接近11.5萬/平米。就算是不靠海的,單價也漲到了七八萬。當記者問到非本地戶籍是否能夠購買時,對方說只要補交兩年社保或個稅,“都是可以操作的。”
清鳳海棠長灘鳥瞰圖
另一處價格較低的住宅項目半山香榭,網上顯示的價格在28000-32000元/平米,實際出售價格88平米的戶型為260萬起,均價不到3萬/平米;但58平米的小戶型,卻賣到270萬,總價比88平米的戶型還要貴,均價達到4萬以上。對于小戶型高企的價格,某中介表示,因為現在政府不批地了,房子特別搶手,房價又高,總價比較低的小戶型價格就漲得特別快。
三亞半山香榭沙盤圖
根據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的數據,除了房價*貴的海棠灣區同比降價4128元/平米以外,市內各區房價較去年同期都有所上漲。
“房價是很高,但也有價無市。”當地一位中介表示,房價還是會漲,就是漲多漲少的問題。 事實上自4月中旬開啟全省域限購之后,三亞商品房銷量確實下降了。據當地住建局工作人員透露,自全省限購以來,三亞市網簽了約一萬套商品房,其中絕大部分都是2018年春節期間交易、沒有及時網簽的,新交易的商品住房截止8月底只有36套。
政策紅利主推房價上漲
單從政策層面來說,三亞樓市在上半年面臨的政策調控確實是極為嚴厲的。
由于2016年的房價暴漲,三亞于2017年5月和10月出臺限購、限貸、限售等政策,外省戶口限購1套住房,提供至少連續2年在海南納稅或繳納社保的證明。首套首付三成,二套首付五成,三套停貸。外省戶口居民家庭新購買的住房,須取得不動產權證滿5年后方可轉讓。
3月31日,海南省住建廳聯合5部門對外發布《關于做好穩定房地產市場工作的通知》,非省內戶籍居民從1人限購1套住房升級為1個家庭限購1套住房,從繳納1年或2年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統一提高到5年,首付比例提高到70%,購買的新房5年內禁止轉讓。
4月13日,海南建省建特區30周年,中央宣布了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建設全島自貿區和自由貿易港的特大利好后,又在22日發布了全域限購措施,通知發布后戶籍遷入海南省的居民家庭只能購買一套住房。
盡管受到接連兩次嚴密的調控“冰封”,房價的漲勢卻并未停止。4月底5月初,海口、三亞等12個城市因為房價上漲過快受到住建部等約談。8月初,由于同樣的原因,這兩個城市再次被約談,期間海口和三亞連續幾個月占據統計局70城榜單漲幅前三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分別上漲14.8%和11.1%,二手房價格上漲6.4%和7%。
嚴躍進認為,調控之所以無法阻擋三亞等城市房價的上漲,其中有三個原因:首先不排除部分樓盤的備案價格上調,所以銷售時候的價格也隨之上調了;其次,自由港建設帶來了很多新的市場機會,看漲預期還是很強烈的。農村用地、海景房用地和中小戶型用地等管控壓力比較大,都會使得房源更加緊俏;第三是人才落戶等政策促進部分人積極購房,房價也容易上漲。
嚴格備案
7月底,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從前的“防止房價過快上漲”中去掉了“過快”二字。而第二次約談中,住建部也要求各地嚴肅清理查處捂盤捂地、囤房炒房等問題,大力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加強預期管理和輿論引導,嚴厲打擊投機炒作,遏制房價上漲。
因此,三亞也開出了新的“藥方”。8月14日,三亞市住建部門關于規范新建商品房《商品房買賣合同》網簽備案管理的通知,全市從2018年9月1日起開始實行限時網簽,即當月銷售當月網簽,并進一步加大對違法違規銷售行為的處罰力度。18日,又查封了“君和君泰”等3個未取得預售許可證就提前蓄客、向不符合限購條件的購房人出售商品房的售樓部,關閉其商品房網簽系統,取消31家中介機構的經紀備案,將35人列入從事房地產經營業務的“黑名單”,還取消了139名提供虛假完稅證明的購房者的購房資格。28日,又要求轄區內房地產開發企業做好重新申報商品房銷售價格備案工作,嚴格按照備案價格銷售,并且6個月內不得調高銷售價格。
不過,記者日前致電時,中介仍然表示可以現在先草簽購房協議,等到社保或個稅交完再行網申。這一說法明顯與當地政府剛剛出臺的調控政策相違背。
“如果嚴格執行,房價當然可以降下來,現在很多調控政策沒有效果原因都是執行不到位。”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
嚴躍進也表示,雖然調控嚴格,但也不排除各類貓膩的操作仍然存在。同時看漲預期繼續,很多時候中介本身壓力也不大。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 劉詩萌 北京報道